公司动态
 
首页 > 公司动态  >  GPNMB敲降通过破坏溶酶体功能...

GPNMB敲降通过破坏溶酶体功能和免疫反应加剧GRN缺陷型外周髓系细胞的病理表型

2025-04-09
子科生物报道:在神经退行性疾病研究领域,前颗粒蛋白(Progranulin, PGRN)的功能缺失与多种疾病密切相关。由GRN基因突变导致的额颞叶痴呆(FTD-GRN)患者表现出显著的溶酶体功能障碍和神经炎症,但具体机制尚未阐明。近年来,糖蛋白非转移性B(Glycoprotein non-metastatic B, GPNMB)在GRN缺陷状态下的异常上调现象引起学界关注,但其功能影响仍存在争议——究竟这种上调是保护性补偿还是致病因素?

美国佛罗里达大学McKnight脑研究所的Rebecca L. Wallings团队通过多维度实验设计,首次系统揭示了GPNMB在GRN缺陷型髓系细胞中的关键调控作用。研究采用25例FTD-GRN患者与年龄性别匹配对照的外周血单核细胞(PBMCs),以及5-6月龄Grn-/-小鼠的腹腔巨噬细胞(pMacs)模型,结合反义寡核苷酸(ASO)敲降技术,从溶酶体功能、抗原呈递和细胞因子分泌三个层面解析GPNMB的生物学功能。

关键技术方法包括:

1)采用NCRAD提供的临床样本建立PBMCs实验体系;

2)通过4D-Nucleofector?系统实现ASO高效转染;

3)流式细胞术定量分析表面标志物(如MHC-II)和溶酶体探针(LysoTracker、BMV109);

4)脉冲追踪实验监测MHC-II内吞循环;

5)MSD多因子检测平台量化细胞因子分泌;

6)ELISA检测GPNMB胞外片段(ECF)。

研究结果揭示:

  1. GPNMB表达特征:FTD-GRN患者单核细胞GPNMB表达显著升高,且Grn-/-小鼠巨噬细胞在症状前期(5-6月龄)即出现GPNMB上调,早于中枢神经系统病变。

  2. 溶酶体功能调控:ASO介导的GPNMB敲降导致FTD-GRN单核细胞溶酶体酸化障碍,并显著降低雌性Grn-/-巨噬细胞的pan-cathepsin活性和蛋白质降解能力,证实GPNMB对溶酶体功能的保护作用具有性别二态性。

  3. 免疫应答调节:GPNMB敲降增加IFNγ刺激下的IL-1β(人源)和IL-6(鼠源)分泌,同时升高MHC-II表面表达。机制研究发现雌性Grn-/-巨噬细胞存在MHC-II内吞和循环障碍,导致表面累积。

  4. 胞外片段功能:GPNMB ECF在Grn-/-巨噬细胞条件培养基中含量升高,其免疫抑制功能可能是调控IL-6转录的关键因素。

结论与讨论部分指出,该研究首次证实GPNMB上调是GRN缺陷状态下维持髓系细胞稳态的重要代偿机制:

1)通过保护溶酶体功能缓解PGRN缺失导致的损伤;

2)通过ECF分泌抑制过度免疫激活。这一发现对FTD-GRN治疗策略具有重要启示:直接靶向抑制GPNMB可能加剧溶酶体功能障碍和炎症反应,而增强GPNMB功能或成为更合理的干预方向。研究同时揭示了免疫代谢调控的性别差异,为神经退行性疾病的精准治疗提供新思路。

论文发表于《Molecular Neurodegeneration》,为理解神经-免疫交叉对话提供了重要理论框架。